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厦门!
时间:2024-02-03
一城春色半城花 万顷波涛拥海来 这里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这里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 这里是厦门 ![]()
空中俯瞰“海上花园”城市——厦门。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花园之城,向海而生 厦门位处中国东南沿海之滨 与台湾一水相连 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 故又称“鹭岛”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移步易景的山海风光 ![]()
蕴珍桥下飞翔的白鹭。林斌享 摄
厦门的美,源于天成,有目共睹 清新的蓝,满城的绿 四季都有鲜花盛开 山上怪石多,海上礁石奇 岛屿林立,自成佳趣 “海上花园”由此得名 ![]()
夜色下的鼓浪屿海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凤尾花海航拍。徐光辉 摄
![]()
马鞭草航拍。林斌享 摄
细数厦门的城市履历 这位“最”系列榜单中的常客 是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最宜居城市 拥有“中国最美大学”——厦门大学 “最美的环海公路”——环岛路 “最美的海上自行车道”——杏林湾环湾绿道 福厦高铁是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 开通后,坐着高铁看大海成为现实 ![]()
航拍厦门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环岛路。陈理杰 摄
![]()
厦门最美马拉松环岛赛道。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厦门海上观景平台。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文艺是厦门的代名词 来到这儿的人 总是不自觉放慢脚步 用一场city walk 寻找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浪漫 ![]()
市民在第筜湖边上唱歌休闲。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走进“中国最文艺”的芙蓉隧道 墙上的千米创意涂鸦 色彩斑斓、个性十足 ![]()
芙蓉隧道,这里也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隧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搭乘全国首条海上地铁 ——厦门地铁1号线 于天与海之中呼啸前行 像进入宫崎骏笔下的童话梦 ![]()
厦门地铁1号线。陈理杰 摄
![]()
厦门最美海景地铁一号线。王文津 摄
漫步在以猫咪为主题的小巷 ——顶澳仔猫街 满足铲屎官们 对“万物皆可‘喵‘”的一切想象 ![]()
游客在厦门猫街游玩。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厦门的浪漫 鼓浪屿占了一半 这座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 最盛时,拥有近500架钢琴、近百个音乐世家 在这,常与悠扬的钢琴声不期而遇 “月儿也香,琴儿也亮,海浪也多情” 是厦门籍诗人汪国真对鼓浪屿的真挚表白 ![]()
鼓浪屿与对面的现代化城区遥相辉映。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19世纪中期 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后 鼓浪屿的文学、艺术、教育 繁盛一时 ![]()
厦门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景区,馆藏有关郑成功的历史文物400多件。图片来源:ICphoto
![]()
鼓浪屿居民弹奏乐器。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先后建起的千栋建筑 风格各异 “混搭”了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 俨然“万国建筑博物馆” ![]()
厦门鼓浪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徐继畬从侨居于此的传教士手中获得素材 编著了《瀛寰志略》 完备的教育设施 中西融汇的教育理念 让鼓浪屿走出林语堂、林巧稚、周淑安等 行业巨擘 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从空中俯瞰鼓浪屿,红砖古厝、蔚为壮观。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成为著名的国家5A级风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鸡唱响,白鹭和鸣 这座文艺清新的海岛城市 与影视产业的联系愈加紧密 成为国内影视剧出镜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依山傍水,风光旖旎 正是金鸡奖落地厦门的底气 ![]()
2023年金鸡电影节颁奖晚会。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刘德华和吴京出席金鸡奖颁奖晚会。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高颜值生态之城 厦门之美 也离不开后天努力 在城市发展中不断向生态释放善意 是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的 重要起点 ![]()
筼筜湖治理前。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
筼筜湖治理后。吴伟 摄
厦门岛西部的筼筜湖 过去是当地人羞于启齿的“臭水湖” 经过30年来的综合整治 数万平方米红树林环绕 白鹭翩翩 以城市的“最美会客厅”之姿 成就璀璨耀眼的厦门新景 筼筜湖的蝶变 是厦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
白鹭在筼筜湖畔觅食。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市民晚上在筼筜湖周边休闲。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此后 厦门不断开拓创新 将筼筜湖经验从湖扩展到海湾 应用到厦门整个海洋生态治理中 打造出厦门美丽海湾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 ![]()
杏林湾。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
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成群牛背鹭飞舞。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环境好不好,动物最敏感 随着自然生态的修复 长毛对虾、黄鳍鲷、中华白海豚等 珍稀海洋生物重新“现身”厦门海域 黑脸琵鹭、东方白鹳、栗喉蜂虎等 珍稀鸟类频频“做客”厦门 成就厦门一黑一白两道风景线 成群的白鹭,或栖息或捕鱼 为白色风景线 成千上万的鸬鹚,湖边盘旋 是黑色风景线 ![]()
得益于厦门十余年来对候鸟及周边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最美丽的鸟类”栗喉蜂虎近年频频现身厦门。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
中华白海豚在火烧屿海域畅游。周清 摄
![]()
鸬鹚。于力 摄
厦门美丽海湾 既是浪漫线又是发展线 环抱着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湾——同安湾 碧海银滩边,茂盛的红树林点缀着海岸线 多个生态公园如葡萄串般 构成令人神往的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 节假日单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以上 ![]()
环东海域。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退潮时分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滩涂上 一组由红树林勾勒的地标景观露出海面 英文字母“I”、爱心和五星红旗的图案 连在一起,意为“我爱中国” 颇为巧妙,蔚为壮观 这是向海而生的厦门人 以数十年生态修复之功 写给祖国的情书 ![]()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王火炎 摄
![]()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嘉庚故乡“侨”星闪耀 安逸闲适 是厦门人的生活态度 但在数百年前 为了谋生 他们也勇于下南洋打拼 厦门曾经是闽南华侨侨批的中转中心 侨批将银、信二者合封 侨胞寄侨批 保家、卫乡、救国 饱含海外游子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
1939年8月18日麻坡寄永春林再添,盖有“鼓浪屿日戳”“泉州瑞记信局”章。图片来源:华侨博物院
![]()
1929年9月17日吉隆坡——厦门华侨银行汇票。图片来源:华侨博物院
在民族危难之际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怀揣报国抱负 “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 ![]()
坐落在厦门大学里的陈嘉庚雕像。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平日身上现款不超过5元的他 从新加坡回到故乡厦门集美 倾资创办各类学校 形成享誉海内外的集美学村 倡办厦门大学时遭遇经济困难 他变卖三栋别墅 用来作为接济学校的经费 如今,厦门大学已成为 厦门最著名的一处人文地标 ![]()
集美学村已成为厦门的一张旅游名片。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
陈嘉庚先生筹建厦门大学购地地契。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厦门大学。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天上有颗陈嘉庚星 厦门有无数“侨”星闪耀 这里的人文建设和经济发展 无一不渗透着“侨”的力量 ![]()
陈嘉庚纪念馆。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
厦门华侨博物院由已故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56年9月倡办,成为中国博物馆史上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建的博物馆。图为陈嘉庚捐款华侨博物院的收据。许汉阳 摄
改革开放以来 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创办的 现代化工厂、大型商厦、码头 捐资兴办的学村、医院、道路等公益项目 都融入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中 ![]()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陈嘉庚倡办集友银行,为中外教育史、金融史,提供了一个“以行养校”“以行助乡”的经典范例。图为集友银行1944年周年庆合影。图片来源:《集友银行档案汇编》
华侨华人的文化资源亦回流厦门 被称为“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 凭借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 形成了亦中亦西的新风格 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黄家花园里 油画、石雕、琉璃、彩绘琳琅满目 菽庄花园里 亭台楼阁别有情致 ![]()
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也是“嘉庚建筑”中最为壮美的建南楼群。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菽庄花园的临海栈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厦门百年老街中山路骑楼流光溢彩。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厦门人吹着海风长大 口味立足闽南,又远迎南洋 芋包、姜母鸭、沙茶面、花生汤 海蛎煎、土笋冻、烧肉粽 满足四方食客挑剔的胃 ![]()
厦门第八市场夜景有着这座城市最烟火的一面,这里藏着地道的厦门味道,呈现厦门人最真实的市井生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厦门琳琅满目的海鲜。彭莉芳 摄
![]()
土笋冻。彭莉芳 摄
以海为生的观念 对闽南人文化影响巨大 厦门人敬“天”,常常“转角遇到神” 庙宇神灵、民俗文化更成为 链接游子与家乡、南洋与闽南的纽带 ![]()
当何厝顺济宫与观音山商务CBD“同框”,左手传统,右手新潮。古建风格的庙宇与不远处的观音山商务区的摩天大楼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厦门最鲜明的个性标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端于厦门的中秋博饼 通过投掷骰子的方式 寄托博得一年好彩头的美好期许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伴随着闽南人的足迹 传播到了台湾地区乃至世界各地 ![]()
海峡两岸民众在厦门戴“状元帽”博“状元”。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追星不一定能早起 但可以在寒风中行走一小时“送王船” 厦门人有自己的“顶流”要追 还有不少人从海外专程赶来一睹风采 送王船是送瘟祈福的民间信俗仪式活动 形成于以厦门为主的闽南地区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后传至台湾 随着“下南洋”移民和海上贸易 传到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等华侨华人聚居区 2020年,中马联合提名“送王船”申遗成功 ![]()
海峡两岸民众在厦门戴“状元帽”博“状元”。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开放包容的活力之城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属性 厦门正与世界分享开放发展的成果 早在数百年前 外国航海家就发现 厦门,世界上最深的天然港口之一 是“南中国的门户” ![]()
厦门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改革开放以来 厦门跻身中国首批经济特区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行列 ![]()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与CBD中心。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中 唯独厦门经济特区 因“台”而设 因“台”而特 因“台”而兴 ![]()
厦门举办两岸一家亲,社区大联欢活动。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作为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之一 这里,依托优越的对台区位优势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 丰富的闽南文化特色 不断拓展两岸交流合作, 为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探新路作示范 ![]()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上,台北狮头旺剧团厦门献演精彩的台湾狮民俗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
海峡两岸龙舟赛在中国著名侨乡厦门集美启幕。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集“请进来”“走出去”于一身 这个国际投资贸易窗口 成为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前列的枢纽大港 ![]()
厦门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每年9月8日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都在这里举行 万商云集,追逐创富“金钥匙” ![]()
厦门“九八”投洽会。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 “丝路海运”从这里启航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 中国最大邮轮母港之一于此崛起 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
中欧班列(厦门)第1000列驶出厦门车站。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昔日的海岛小城 摇身变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之一 厦门,破浪前行 如珍珠般闪耀在 中国东南沿海的碧浪金沙间 ![]()
在码头捕捉厦门独有的“橘色温柔”。图片来源:ICphoto
AI也去了趟厦门 来看看AI眼中的厦门 ![]() ![]() ![]() ![]() 如果城市也有MBTI (人格心理学中的一种测评方法,将人分成16种人格类型) 厦门大概是ENFP 美丽、浪漫、热情、开放 敢拼敢闯,潜力无限 好客的“小白鹭”
欢迎大家来“厦”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