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丝路聚焦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街

2023-07-25 08:48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


  太平街是长沙城中一条古老的街道。西汉初年,长沙王吴芮在湘江东岸筑城,城池在今湘江路与黄兴路之间。太平街即其腹地。朝廷给长沙王派来的太傅贾谊的宅第,就建在这里的濯锦坊(即今太傅里),由此可以推知当时长沙王的宫殿大概不会离此地很远。由于时间久远,王宫早已无迹可寻。而贾谊故居的遗迹留存至今。
民国初期贾太傅故宅
  太平街因临近湘江,交通便利,明清时期发展为省城中一条重要的商业大街。商贾云集,牙行林立,以经营粮食、油盐、水产、南货等为大宗,做的多是批发生意。两侧的巷内,富商的公馆一栋接一栋,会馆、戏园、酒楼、钱庄等纷纷落户这里,太平街上从早到晚,人流不断,热闹非凡。
  令人庆幸的是,它虽历经沧桑,明清到民国时期的街巷格局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经过复原修葺,重新向人们展示昔时风采。
  当人们穿过街口高大的石坊,走在古老的麻石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两旁鳞次栉比的传统铺面,高耸的白色封火墙,临街的晒楼、镂空的木窗棂、石库大门、大门内曲尺形的柜台……及路旁古色古香的街灯。
修缮后的太平街
  街旁墙上的碑刻,告诉人们这里的一家家老字号的来历。太平街上当年最著名的商号莫过于乾益升粮栈,栈内可贮稻谷十万石,可见规模之巨。乾益升的主人叫朱昌琳,祖籍安徽,数代以前迁至长沙。朱昌琳出生道光二年(1822),本是个儒生,但一直未获得功名。他的父亲在草潮门开一家小碓房,他本人二十七岁时到一个姓唐的官宦之家作塾师。朱家的发迹纯属偶然。唐家在乡下广有田地,一年佃户送来的租谷生芽,五百文一石也卖不出去,有人劝朱家买下,但他家经营的碓房本小利微,付不出钱,主人很慷慨,说可等谷子卖出去后再付款。朱家遂将几千担芽谷全部买下,次年天灾大荒,谷价猛涨,这批芽谷也卖到二千七百文一石,大获盈利,朱昌琳不愿独得其利,提出以每石一千文付款给东家,唐家也很仁义,坚持按原来议定的价格收款。
乾益升粮栈旧址
  朱昌琳发迹后,遂辞去教席,转业经商,先是经营粮食,后又经营茶叶和食盐。经营黑茶,从安化办茶叶做成茶砖,销往新疆、西藏、内蒙等地,大受少数民族欢迎。朱家在太平街设乾益升总栈,又在汉口、西安各地设分栈。后又投资创办炼锑厂、红砖公司,还开了一家钱庄自铸银饼,发行市票,俨然“托拉斯”。生意越做越大,盈利越来越多,到清朝末年他已成为湖南首富,在乡下拥有大量土地,在省城购置多处房产,还在丝茅冲修了一座大宅院,人称“朱家花园”,占地四百多亩。朱昌琳为人义道,乐善好施,急人之难。发迹后,他专门提出一万石田租,在长沙四乡设育婴堂、施药局、鳏寡孤独局,又设义山、义学、义渡,发年米、施寒衣、救济穷苦百姓。他的子孙后来还将长沙东乡棠坡旧居和丝茅冲房产作为慈善事业机关之用。朱昌琳于民国元年(1912)逝世,终年九十岁,他的经营之道和商德至今为人们所称道。
  杨隆泰钉子铺,也是太平街上的著名商号,它开办于咸丰三年(1853)。本是一家杂货铺,后因为承接湘军水师制作造船用的铁钉业务,一跃而成为长沙城中数一数二的五金大户。
还有利生盐号,兼营茶油、棉花,湘北、湘中的行商坐贾都来利生批发,财源来自三湘四水。
  从这几家商号可见当年太平街商贸兴旺之一斑。
  孚嘉巷12号公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老街孚嘉巷。民国后期建筑,是当时长沙太平街上著名的大同油行陈老板之公馆。风雨沧桑,岁月让这曾经辉煌过的豪宅如今成了破旧的大杂院。长沙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街西侧的孚嘉巷是昔日的公馆区,十二号的陈公馆,四十二号的兰庄至今保存较好。兰庄曾是反清会党洪门会的一处秘密据点,辛亥革命前夕,焦达峰等革命党人在此组织“四正社”,大批洪门会人加入,后来在长沙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孚嘉巷中最著名的公馆无过于宜春园,为一座园林式建筑,光绪三十年(1904)辟为戏园,厅内造三面舞台,开湘剧戏园售票演出之先河,而在此前戏班只在庙会上作流动演出。作为早期戏园,宜春园与后来的现代剧场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是一座兼有演出功能的茶园,厅堂内排列着八仙桌,顾客一边喝茶、抽烟、嗑瓜子,一边看戏。堂倌提着大铜壶穿梭于桌子之间,为看客添水送热手巾把子。宜春园早已不存。
重建的宜春园戏楼
  2004年,太平街复原时特地在与西牌楼交汇处重建了一座宜春园戏楼。
  太平街西侧的金线街是长沙城仅存的四条麻石街之一。长沙用麻石铺路始于清雍正年间。铺路的麻石均产自湘江下游的丁字湾。长条形的麻石按中间横排、两侧直铺的形式,铺压在土路及排水沟上。这些只经过粗加工的麻石,经过数百年行人的踩踏,已经光滑可鉴,麻石路面与街两厢的民房、店铺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古朴。每逢雨后,素雅的街面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给人舒适恬逸之感。金线街古称金线巷,是纺线的手工作坊区,但民间传说颇具传奇色彩:巷内一居民,偶遇道士吕洞宾,吕洞宾送他一块石头,他回家将道士送的石头,合在其他石头上,并无特别,唯两石之间留一线缝隙,射出一线灿烂金光,故名金线巷。
  2004年,长沙市政府将太平街及周边的街巷定为长沙市历史文化街区。
太平街门楼
  五一大道太平老街北门从西长征街出来,五一大道对面便是长沙的千年古街太平老街历史文化街的北门,街道,老街是一座城市传承的缩影,漫步一条条或笔直、或弯曲、或热闹非凡的街道,更能了解一个城市藏着世间百态和烟火人生。
  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体验太平街不夜城,品尝太平街美食。
  特色的小吃香味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每个城市都有当地的特色小吃,长沙的美食小吃更具美味,网红城市当之无愧。
  太平街小吃街上的美食极为出名,口感鲜嫩多汁,配上特制的辣椒酱更是美味。
  太平街很厚重,太平街也在更新。它让老街的气质不再沦为背景板,而是将崭新的风尚镶嵌进老街的肌理,如故一年又一年。
  城市更新后的太平街,不仅没有拆除老长沙的气质,反而在修葺一新后,新店老店一字排开,让这里成为了长沙人消遣的新据点。
  太平街小吃街上的糯米团子有各种口味,如花生、黑芝麻、豆沙等,口感Q弹,非常适合作为下午茶或夜宵。
  茶颜悦色、文和友、黑色经典等网红品牌鳞次栉比,一站式集齐打卡;知名老字号、民族工艺品等特色商铺交错连通,各具风味。
  除了美食,太平街里还藏着一座叫“太平里”的文创社区,这栋上世纪80年代糖酒厂改造的3层建筑,在保持原始结构的同时升级改建,融入现代艺术、人文与生态的多元理念,文艺且新潮。
  徜徉其中,可以在前行美术馆里,邂逅人文艺术之旅;走进一旁的时光之尘咖啡馆,品尝生活新灵感。
  太平街,常年裹挟着热闹滚烫的烟火气之中,也翻新着城市繁华的另一边。
  日均人流量近十万人,每天游客扎堆的太平街,排队打卡的人潮从牌坊转移到茶颜悦色,年轻的女孩子买了杯夏季新品。而对街的巷子里,娭毑嗲嗲们正在闲唠日常。
  年轻人的活力和老长沙的生活气和睦共存,平行时空重叠。
  从旧到新,岁月在这里汇聚、交融,然后,又衍生出新的篇章。
  这就是,长沙人的太平街。
(来源:一带一路资讯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http://www.beltandroad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麻辣滚烫的叶文智

麻辣滚烫的叶文智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