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丝路智库

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综述

2018-06-20 16:16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


  6月14日至15日,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作为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以“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新时代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为主题,旨在继续深化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为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格局。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云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承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印度中国研究所、孟加拉国政策对话中心等中外知名智库共同协办。来自缅甸、印度、柬埔寨、越南和亚洲开发银行等1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位中外高端智库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云南省副省长李玛琳主持,缅甸前副总统赛茂康(Sai Mauk Kham)、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印度尼赫鲁大学副校长钦塔马尼·马哈帕特拉(Chintamani Mahapatra)和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出席并致辞。主旨演讲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杰主持。中国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孟加拉国东亚基金会执行主任纳西姆·玛穆德(Nasim Mahmmud)、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院长何祖坤、缅甸前驻印度大使吴温伦(U Wynn Lwin)、斯里兰卡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杜诗尼·维拉科(Dushni Weerakoon)、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宋春奔(Sum Chhum Bun)等11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与会专家围绕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展开讨论,就推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等议题发表精彩见解。

  本次论坛共设五个议题,分别是: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新型国家关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才合作机制建设。

  在“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走廊建设”议题中,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相关各方应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各方一致认为,只有进一步增强互信,秉持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务实高效、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快地区贸易便利化进程,加紧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道路运输便利化,以具体合作项目为抓手,重视沿线国家民生建设,深化省邦务实合作,做大经济走廊合作的积极面,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各条经济走廊建设。

  在“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议题中,来自东南亚的学者指出,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共同构建和平安宁的环境,共同创造发展利益,共同从各自发展战略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来自印度的学者认为,中国和印度应致力于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共同传承中国与南亚文化传统,培育亚洲文化和共同的亚洲价值观,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减灾、媒体等各领域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平发展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

  在“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新型国家关系”议题中,来自中国、孟加拉国、缅甸、泰国等国学者畅所欲言,指出“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之路,更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的伟大实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能给沿线各国带来实惠,更将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新方向。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者还就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互联互通、产能合作、水资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议题中,各国参会代表共同讨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与会学者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路径、合作机制、合作项目等进行探讨。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智库专家重点分析了中国同东盟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的合作潜力。斯里兰卡学者介绍了斯里兰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认识及其与中国合作进展情况。其他与会专家认为,有必要加强海上运输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海上联通便利化,并提出推动海上与陆上丝路融合,形成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合作带,以拓展合作、发展新空间。

  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才合作机制建设”议题中,各方学者均表示,未来应继续充分发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鼓励各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发起成立人才合作智库联盟,就双边多边开展人才合作的规划、机制、政策和重点领域等方面开展研究,为人才合作提供智力支撑。来自东南亚的学者还表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应积极开展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培训、技术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以充分发挥本区域智力资源的潜力,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受益面。另外,学者们还对建立人才合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未来的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南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相互毗邻,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各自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好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全球战略智库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王灵桂主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院长何祖坤,孟加拉国和平与安全研究所主席、全球气候变化军事顾问委员会主席穆尼鲁扎曼,柬埔寨皇家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宋春奔,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缅甸前驻印度大使吴温伦,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席孙达·奈特·巴特拉伊作为各国参会智库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网络机制的倡议》,并分别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智库合作网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智库合作网络”揭牌。

  当今世界,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同,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目标。深化新时代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论坛的各国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安全等角度充分发表各自观点,指出合作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探索合作前景与共同目标。本届论坛对于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搭建合作机制、增进相互了解、打造高端平台、促进共同发展、提振合作信心以及共商发展新思路、共谋合作新举措、共享时代新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蔡毅强

(来源:一带一路资讯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http://www.beltandroad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研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