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丝路聚焦

宝鸡:厚重与生机并存

2025-09-20 21:11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


一带一路新闻网宝鸡电(记者 齐晗)这是一片能听见古钟声与机器轰鸣同频共振的土地。青铜器诉说着三千年的文明记忆,窑洞车间见证着不屈的民族精神,现代工厂与产业园则展现着腾飞的时代气象。宝鸡,在历史的厚度与发展的高度中熠熠生辉
 
9月9日至12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宝鸡市侨联协办,华商报社、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赓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宝鸡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阿根廷、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新华社陕西分社、陕西日报、华商报等中省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齐聚“周秦故里、青铜器之乡”,进行为期4天的深度采访。探访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钛集团、永盛泰钛业有限公司、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张载祠以及宝鸡周原博物院。在这里,采访团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如何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既守护文明根脉,又焕发时代生机。
走进宝石机械 感受“国之重器”力量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石机械”),前身为1937年成立的宝鸡机车修理厂。历经88年发展,如今已成为集研发、制造、集成、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装备企业,坐落在秦岭脚下、渭水之滨。宝石机械现有员工6350人,资产总额126.8亿元,具备年产钻机135台、修井机60台、压裂装备120台等能力,产品远销中东、美洲、非洲、东南亚、欧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16大类57项产品获得API认证,覆盖国内外主要油气区块,成为全球能源装备的重要供应商。
采访团成员在车间现场聆听轰鸣声中,深切感受到“国之重器”的分量与宝鸡制造的实力。
宝鸡青铜器的“文明密码”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采访团面对48万件馆藏文物,仿佛穿越千年历史。尤以西周青铜器最为珍贵,厚重的铭文与精美的造型,折射出周人智慧与礼乐文明的辉煌。
展览通过《青铜铸文明——周秦文明之光》等陈列,立体呈现了青铜器所蕴含的制度、艺术与信仰内涵。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学者研究的重镇,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是中华文明的密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访团成员感慨道。
世界第一的“中国钛谷”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钛谷”的核心,始建于1965年。2024年,钛产品产量达到4.02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
采访团参观了展厅和车间,直观感受到宝钛在钛及钛合金领域的硬核实力。与此同时,宝鸡市永盛泰钛业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航空航天、3D打印、医疗等高端领域持续深耕,展现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宝鸡的钛产业不仅是地方的骄傲,更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海外媒体代表如是评价。
工业遗址里的抗战记忆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占地近400亩,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19孔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无声诉说着当年民族工业内迁与自力更生的坚韧。
穿行其中,采访团仿佛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如今,这里已被打造成集红色教育、工业遗产展示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成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
“身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们愿用笔与镜头,守护并传播这份记忆。”香港钛业资讯副社长倪霞表示,“长乐塬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民族工业精神与抗战精神的象征,我们希望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到它的力量。”
一碗擀面皮的产业传奇
在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和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采访团见证了传统小吃的现代化升级。日产擀面皮3万张、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产业发展带动5万人就业。截至2024年,宝鸡擀面皮年产值达到55.5亿元,远销34个国家和地区,从小吃走向世界,成为宝鸡的一张“美食名片”。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们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侨胞了解宝鸡擀面皮背后的产业力量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道风味,更是一张中国食品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亮丽名片。”
一颗猕猴桃的世界市场
在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产业园区,整齐划一的厂房、自动化分拣设备映入眼帘。园区年交易量30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猕猴桃产业基地之一。齐峰果业的猕猴桃远销俄罗斯、中亚及全球30多个市场,展示了中国果业的品牌化与国际化实力。
西班牙欧洲侨声报记者贺亦凌表示,“眉县猕猴桃的产业经验,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品牌化的缩影,我们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果业的实力与潜力。”
张载祠里的精神传承
在宝鸡眉县横渠镇张载祠,采访团追溯“横渠四句”的思想源流。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张载祠不仅是学术殿堂,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海外媒体代表表示,要将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播到世界,让更多人理解中华文明的深邃智慧。
美国中美邮报副社长魏炯才表示,“身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们希望把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介绍给更多侨胞。张载的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声音。”
周原:文明的根与魂
在宝鸡周原博物院,采访团走进“赫赫宗周”的历史画卷。折觥、鼎器、玉器……一件件出土文物见证了周人开创的辉煌文明。
“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拿大中华新闻社社长常建国表示,“周原博物院展示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报道,让海外侨胞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将向何处去。”
这是一座厚重与生机并存的城市:既有青铜器的古韵,也有钛产业的腾飞;既有擀面皮的烟火气,也有猕猴桃的国际范。宝鸡,正以历史的底蕴和现代的力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一带一路资讯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http://www.beltandroad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中国-中亚峰会丨跨越天山的文化共鸣

中国-中亚峰会丨跨越天山的文化共鸣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