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丝路人文

丝绸之路的历史(一)

2019-05-21 00:10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


编者按:

在我们国家展开“一带一路”计划的今天,丝绸之路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书籍、研究所都冠以丝绸之路的名字,甚至很多商家也来搭上这趟车。五花八门冠以“丝绸之路”名号的事物层出不穷。

不过到底什么是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人为何这么喜欢丝绸之路这个名头?

也许在今后的系列文章里,你会找到一些答案。
 

李希霍芬 (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

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

他受德国委托在1868至1872年在中国调查,探索建设一条铁路连接山东和德国本土的可行性,并为此绘制出了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他在这部地图集中标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直线,并冠以“丝绸之路”之名,这是“丝绸之路”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
 


 

之所以要取名为丝绸之路是因为西方人很熟悉罗马的历史。

当年罗马妇女特别喜欢丝绸,大量从国外进口。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对此忧心忡忡,不单单因为女性穿这种薄露透的服装有伤风化,更重要的是罗马为此付出了不知道多少银子,贸易逆差非常大。


 

当时的中国对丝绸生产实行技术封锁,只有中国能生产丝绸,其他地方的人不知道丝绸是怎么做的。

罗马人以为丝是树上长的,是农民用梳子梳下来的。产丝的这个国度被他们称为“赛里斯”,也就是“丝国”。

今天英语里的丝绸Silk一词实际上就来自汉语的“丝”。

 

因此丝绸肯定是通过贸易从中国辗转流入罗马的。
 


 

李希霍芬为了给假象中的铁路线寻找历史依据,就画了这么一条笔直的“丝绸之路”联通长安与罗马。但这时的丝绸之路只是这套地图集上的一个注解,这个概念真正大放异彩还是拜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赐。


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

 

斯文赫定非常喜欢探险,当时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是地图上的空白,他不听他老师的劝,30岁不到就进入新疆探查,1895年第二次探查的时候带队从麦盖提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水不够了还硬往里闯,同伴渴死了好几个,他自己也支撑不住只能在地上爬,竟然在附近的干河床上发现一小滩水这才救活了自己和几个同伴。之后三十几年他多次来新疆和中国西部探险,发现了罗布泊里的楼兰遗址,组织了中瑞科学考察团等等,不过这是后话。
 


 

他每次探险之后都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发表,在欧洲极受欢迎,其中一本书的题目就叫《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中国行三部曲:《穿越亚洲》、《穿越喜马拉雅》、《丝绸之路》

这样一来不仅让这个概念广为人知,也让其内涵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在时间上,“丝绸之路”不再仅指汉朝—罗马时代,也涵盖至唐代甚至更晚。

在空间上,“丝绸之路”仅仅局限于新疆和中亚这块地方。

(待续)

(来源:游心无穷)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http://www.beltandroad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闭幕

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闭幕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