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丝路人文
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
西安的前世今生
你可能听说过
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南京是旧都
广州是妖都、武汉是伪都、重庆是雾都
古都之首的西安是“废都”
(“废都”一说来源于作家贾平凹所著长篇小说)
西安
“废”这一字砸下来
使人心头一颤
诚然,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西安
人们在论及西安时“言必汉唐”
但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
唐后的西安 由于各种原因而发展缓滞
似乎已完全被挤出中国主流城市序列之外
西安回民街印象
但没有一座都城能一劳永逸地永作都城
拥有将近900万人口的西安
在我国版图内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权威媒体《第一财经周刊》根据
发展前景、有独特的城市魅力
评出的新一线城市
不出所料有西安
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
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
2017年底,西安连续六年上榜
累计1395多万人次参加的调查评选出的
“最具幸福感城市”
来自中国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调查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
这里被称作“废都”
又被评为“新一线城市”
西安
这是怎样一个城市?
西安·高新区
“天命之安”
远古时期,地质构造运动活跃
曾经是海底的秦岭隆升而起
山脉挤压形成如今的千沟万壑
并形成山脉与平原之间的大断层
横切示意图
随后的造山运动剧烈降升
加剧断层的水平差
造就现今秦岭山脉与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地形图
隆升的部分正是位于西安南部的秦岭
全长1600多千米
横亘在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上
它使得天分南北,地割江河
秦岭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南山,终南山、太乙山
白居易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终南山日落
秦岭间因造山运动而形成的褶皱
主要集中在秦岭北麓,就是现在的七十二峪
很有特色,山间河流潺潺
秦岭山涧河流
大断层以北的地区断陷、沉降
形成黄土高原与秦岭之间的
地堑式构造平原
关中平原地形图
红色部分为山体,浅黄色部分为平原
地堑示意图
渭河流经平原,泥沙沉积
又有黄土随风而沉积于此
两者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
疏松肥沃八百里的渭河平原
摄于渭源
渭河平原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
(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
古代称"关中"
故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
渭河
而西安,就位于渭河平原的腹地
这是渭河平原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主要水源来自于过境河流——渭河
渭河湿地公园
渭河平原平坦而不见丘陵
肉眼可见只有南部的秦岭
但海拔很高
平均在400~700米之间
也就是说西安人随便都有400米+的个子
古时除了渭河
平原上其他河流也不少
水源丰沛,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古代八水绕长安示意
现代除了渭河、泾河、石川河是过境河流
其余河流均发源于
秦岭山地或骊山东南丘陵
古代西安水域分布图
黄河流域面积占全西安市总面积的98.46%
黄河
河流上游、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使得沉积平原土壤更加肥沃
“田肥美,民殷富”
秦汉时第一次有“天府之国”之称
正是形容关中平原
浐灞湿地实拍
秦岭的地貌广大、植被密布
使得动植物多样发展
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
还保留了许多“古化石”生物
如熊猫、银杏等
大熊猫
而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
被并称为“秦岭四宝”
上图金丝猴,下图朱鹮
势和缓、土壤肥沃
依山傍水、生活富足
正是养人之地
正是这样逍遥生活、自给自足
长期无大灾大难的安居生活
这个城市才能蓬勃发展
“历史之安”
百万年前
渭河平原的河流丰沛、草木茂盛
容貌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不发达的
蓝田人,即蓝田猿人
在这里建造了聚落
它们是西安最早的居民
蓝田人
距今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
“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
图片为半坡人居住的半穴居房屋
遗址中的许多发现令人震惊
从居住、食物、饮水、生活方方面面
完整的展现了远古人类群居生活方式
人面鱼纹盆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现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居住于河岸边的半坡人
从事农耕和渔猎生活
陶器上水纹、鱼纹繁多
对水和鱼有着别样的情愫
对半坡人来说,鱼纹就是家族的标志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
制作之精良、作用之实用
均为我们研究远古聚落带来了助益
除了远古聚落
在封建时期
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说法
十三个王朝曾在此建都
建都顺序示意图
古都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
古时称这里为“四塞之国”
四塞之国长安
周之犬戎,秦汉之匈奴,唐之西突厥
在与西域交流、征战的年代
这里是扼守中原和西域的关键节点
南有秦岭连绵,隔绝南北
东有崤山纵列,作为屏障
北有北山,阻隔了与北方的交通
西面有汧山、陇山相接,抵挡少数民族侵扰
秦岭华山险峰
现留存下来四大都城遗址
都城之始,西周镐京
一统六合,秦朝咸阳
丝绸之路,汉代长安
万国来朝,唐朝长安
唐代长安人口已达百万
长安城的城市化程度极高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中描述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唐长安城沙盘
唐后
中国经济中心东移
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
西安这个边陲重镇逐渐失去战略意义
但仍是陆上贸易商业重镇
都城遗迹位置
元初,马可波罗于游历于此,评论道
“城甚壮丽,工商繁盛,
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马可波罗来华
历史上,西安曾被叫过
沣京、镐京、常安、长安、永兴、奉元
西安第一次作为城市名称出现在明朝
取义“安定西北”
西安城墙
早在明朝建立前
一个隐士就告诉朱元璋应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西安城墙于明朝修缮而成
西安城鸟瞰
城墙外壁与顶面砌青砖
城门门楼有三重
六百多年来,这座城墙居功甚伟
西安城墙与护城河
清兵龟缩城内抵抗新军的进攻
后被炸掉北门弹药库溃败
北洋、河南军阀围城西安八月未破
西安军民守城艰苦终等到援军
西安城墙陈旧的青砖
辛亥革命,西安爆发武装起义并取得成功
抗日战争,西安未被日寇攻破,安置了大量难民
难民举家迁徙至西安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
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
张学良与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在西安视察
1936年 12月12日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杨虎城和张学良将蒋介石抓获
敦促达成国共合作
这是我国抗战史上重要的节点
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主要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
1954年6月19日西安改为省辖市
西安解放后市民庆祝场面(资料图片)
随着国家焦点变革
西安作为内陆城市
逐渐失去了帝王之都的地位
但除了是中国政治格局重镇
这里的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
“文化之安”
西安是黄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蓝田猿人、大荔人、半坡都在此定居
半坡人在劳作
发展至奴隶及封建社会
多次作为都城的西安
伴随着鼓励生产、征战、掠夺
人口一直保持高增长、高死亡
人数波动剧烈
流民图【明】周臣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汉初由于连年战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到了汉惠帝长安城人口达到50万
城市中街道纵横、车马穿行
还有规模颇大的“商业区”
班固的《西汉赋》称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而丝绸之路也是西汉张骞始
东汉,为了补充人口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
西晋,外族已占关中人口一半
虽然逐渐在从游牧转向农业习性
融入汉族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性
西晋时期外族示意图
民以食为天,西安人日常多食面食
关中平原的钙质黄土与气候优良
这里生长的小麦出粉率高
这为当地面食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古代劳作图
现今西安是多民族杂散而聚的城市
深处西北,却比塞外更加水草丰美
可以见到许多异族习惯饮食
如中原农业文明一般不会食用的牛羊肉等
唐·韩滉《五牛图》,牛是中原地区重要劳力来源
到了唐朝,成为首都的长安(今西安)
吸引了大批人口迁入
各国使节来华、全球商贾交流
杜甫《忆昔》描写盛唐景象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盛唐时 长安西市街景复原
当时,来长安经商的国家有一两百个
御膳房、各大酒楼饭店
创造出许多名贵佳肴,招待客人
也将长安的饮食业推向了高峰
“天下之菜源于陕,始于周秦盛于唐”
西安印象
饮食交流活动繁茂
民间生活水平高,家家有余粮
市民阶层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小吃
如凉皮、肉夹馍、牛羊肉泡馍、
石子馍、柿子糊塌、biangbiang面、甑糕等
国家级饮食交流也十分活跃
唐派遣使团去传授中华烹饪技艺
异商、胡商带来了各异的饮食文化
各国使团来学习中华高超的厨艺
日本的空海和尚,将面条带回了日本
据称,人气面条“赞岐乌冬”
就是这个时期在日本流传开来
这样的饮食文化一脉相承
到了如今的西安美食
更是传承了古代长安的包容性
平民、皇家、西域、异国
应有尽有
唐代仕女吃元宵
在古代王朝兴盛之时
皇家、文人雅士休闲享乐盛行
曲江池正是当年一处著名风景区
因水流曲折得名
今曲江遗址公园和大唐芙蓉园所在地
古往今来赞颂曲江之诗络绎不绝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曲江对酒[唐] 杜甫
古时汉长安城遗址
今汉城湖公园
此地大风阁取义自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城湖景区大风阁
如此美景,重被复原
当初的贵族园林
现代市民赏景怡情的好去处
曲江池全景
除了园林,西安更是宗教的传播要地
大寺小庙数不胜数
大慈恩寺是长安城内最著名的佛寺
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玄奘法师
在此传教、存经书
并亲自督造了大雁塔
大雁塔
如今大雁塔景区已经是一整块游览区
除了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外
更有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景观
大雁塔北广场
皇家文化、北方文化
异域文化、他国文化
融合、交织形成了西安文化
兼容并包
海纳百川
正是这里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支柱
“近代西安”
西安,历经千年颠簸
大起大落
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
现代,承载着新使命的一带一路
西安是起点
张骞出使西域
“一带一路”的提出
关乎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繁荣稳定
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这是西安的机遇,也是挑战
西安钟楼俯视图
古代仓颉造字、后稷教稼
西周丰镐官学、汉代太学
唐代官学、关中书院
现代三所985,七所211高校
近百所普通高校,民办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上世纪民族工业兴起时期,西安崭露头角
新中国刚建立时期,百废待兴
西安获得17项“苏联援助”工业
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
助我国打下重工业底子
大华1935纪念馆
获批国家中心城市
获批国家级新区
获批陕西自贸区
国家级规划、商业巨头纷纷落户西安
西咸新区规划效果图预览
三星半导体落户
美国强生、微软进驻
阿里巴巴丝路总部
腾讯双创小镇落户
京东物流全球总部
中兴、华为建立产业园
中俄产业园落户
电视塔
西安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亚洲最大火车站建成
西安咸阳机场扩容
米字形高铁枢纽站
半坡立交傍晚
几千年的厚重历史
篇幅不够、只能简述
西安钟楼
不是首都也不是特区
这里是西安
一座在不断发展的城市!
大唐不夜城简介
大唐不夜城项目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举世闻名的大雁塔脚下,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480米,总占地面积967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该项目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
该项目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贯穿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三个主题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
大唐不夜城与北京故宫
正月十五的灯会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不夜城的射灯与故宫的射灯相差无几,但是不夜城却受到人们夸奖,而北京故宫却令人大失所望,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大家的一番探讨后,我们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不夜城与故宫的重要程度不同,不知你有何见解?
古代主要的建筑方式之一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
下一篇:丝路美食——印度篇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一带一路新闻网,http://www.beltandroadnews.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